核心提示: 大部分駕駛者會自覺地避免酒駕、超速、疲勞駕駛等危及道路安全的行為,但幾乎每位駕駛者都曾有過駕駛時接打電話、發短信甚至拍照、搶紅包、看視頻的經歷。 WHO相關分析稱,分心駕駛是手機使用量在全世界大幅上升后,帶來的新型道路安全問題。僅20
核心提示: 大部分駕駛者會自覺地避免酒駕、超速、疲勞駕駛等危及道路安全的行為,但幾乎每位駕駛者都曾有過駕駛時接打電話、發短信甚至拍照、搶紅包、看視頻的經歷。 WHO相關分析稱,“分心駕駛”是手機使用量在全世界大幅上升后,帶來的新型道路安全問題。僅2015年,全國共查處分心駕駛違法行為40.3萬起,與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1%。 值得注意的是,車載免提電話并不比手持電話的安全度高出多少。 危害 開車打電話,風險為正常情況4倍 11月2日14時,張女士在西站坐上車牌號為甘A·89***的出租車。問過目的地后,二十歲出頭的司機就不再理睬她,自顧自拿起手機邊聊微信邊開車。“中醫院堵不堵?”“中午吃的啥?”……手機兩頭的對話密不透風。幾分鐘后,聊天告一段落,小伙子又不時盯著手機屏幕準備搶單。車子在車流里雜技似的穿梭,不時猛跺一腳的剎車,讓坐在后排的張女士一路緊拽安全帶,大氣不敢出。眼看到了目的地,張女士長舒一口氣:“小伙子,你這樣開車太危險!” 2013年12月,連霍高速公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甘AT號牌小型轎車撞上了緊急停靠在路邊的一輛轎車。造成停靠車輛駕駛員左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左脛腓骨粉碎性骨折。正常行駛中的車輛為什么會撞上停在緊急停車道內的小轎車呢? 事后調查顯示,這是由于駕駛甘AT號牌小型轎車的駕駛員當時在使用手機,沒能觀察到周邊道路情況。 在社會新聞中,時常能看到這樣的報道:南京司機7分鐘看39次手機導致剎車不及撞死老漢、北京司機開車玩手機撞死人后仍拍照發微信、濟南司機邊開車邊打電話撞死執勤交警、山東上游隧道中駕駛員開車打電話發生翻車事故…… 很少有人會把這些慘劇與自己或者身邊邊開車邊使用手機的人聯系起來,事實上,這是一個被低估的重大安全隱患。公安部交管局統計,68%的司機有過開車打電話的行為,打電話時反應速度慢,視野范圍縮小近一半,開車打電話事故風險是正常情況下的4倍。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分心駕駛是指注意力指向與正常駕駛不相關的活動,從而導致駕駛操作能力下降的一種現象。分心駕駛目前主要表現在日常駕車過程中發生的接打電話、玩手機發微信、低頭撿東西等行為。 據統計,2015年以來,全國共查處分心駕駛違法行為40.3萬起,與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1%。 車載免提電話同樣不安全 有時,開著車重要電話來了,不接又不行,于是有了車載免提設備,能夠讓司機不用將手離開方向盤,一邊開車一邊通話。您或許會說,這樣安全了吧?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世界衛生組織道路安全媒體研修班上,WHO官員特別提請大家注意,目前仍沒有結論性證據證明免提通話比手持通話更安全,這源于多國學者研究的共同結論——兩種通話方式均造成認知分心。 此前,美國猶他州大學心理學家戴維·斯特耶曾對司機在行車中手持電話和免提電話的狀況進行了比較,結果,沒有任何區別。斯特耶解釋說:“人們在打電話的時候,注意力和反應速度要下降20%。雖然他們會在開車的時候下意識地看后視鏡,但實際上,他們什么也沒有注意到。”科學家把這種情況稱作“無意識的盲區”,即使人的眼睛從后視鏡中“看到了”異狀,但大腦并未進入處理狀態,也就不能作出正確指令。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研究者也指出,移動設備的車載免提套件“同樣會令駕駛員分心”,這并不比手持電話安全。該研究選擇了20名男性司機和40名女司機進行測試,他們在開車的時候都會遇到一項視頻通話測試,結果表明,讓司機分心的并非是否用手握著手機通話,而是通話內容本身。當然,免提模式下顯然要比用手握著通話更安全一些,但這并不重要,即便在使用免提套件下,司機依然會分心,因為他們都被通話內容吸引著。 國際戰略咨詢公司凱睿安達(KGA)的趙任峰進一步指出,澳洲悉尼大學跟蹤調查了1367名交通事故駕駛者并發現,8-30歲之間更容易被干擾,此年齡段駕駛者也主觀上認為被干擾不是那么危險或者容易引起事故,通過對比駕齡發現,駕齡短(0-9年)的駕駛者比駕齡長(9年以上)的駕駛者更容易被干擾而引發交通事故。 應該說,雖然耳機和車載電話解放了雙手,但并沒有解放駕駛人的大腦,通話過程中仍會分散駕駛人的注意力。無論是手持還是免提狀態下,開車接聽電話都應該被禁止,唯一的安全方式是在開車時候關機或者免打擾。如果要接打電話,應將車停靠路邊安全地帶,通話結束后再前行。 現狀 交警執法處罰難 鑒于分心駕駛對道路交通安全帶來的巨大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62條第3項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但就目前的研究來看,我國現行法律尚未對駕駛人在駕駛過程中使用車載設備的情形作出規定。 然而交警在執法時發現,對駕駛員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這類交通違法行為查處時,現場取證和固化證據比較困難,并不像闖紅燈、違章停車等那么容易認定,使得法規實施打了折扣。 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事故大隊民警楊帆告訴蘭州晨報記者,在平時執法當中,因開車打電話被處罰的違法行為寥寥可數。但這并不意味著開車打電話的駕駛人少,恰恰是由于司空見慣而難以管束。很多情況下,駕駛者接聽或撥打手機時,交警不在場,路面更沒有監控裝備,于是開車打電話變成一項無法監控的行為;一旦開車打電話的駕駛者看見前方有交警,也會把手中的電話放下,待車輛開至看不見交警的地方又會繼續通話。 他表示,開車接打電話是一種交通違法行為。司機在接聽電話時,因為注意力分散而應變能力被大大削弱,甚至操作不當,最常見的就是車輛突然減速或剎車。當車速達100公里時,正常的剎車距離是31米,而使用手機時剎車距離則增加到45米。 建議 “開車玩手機入刑”呼聲漸高 現有條例并不能杜絕駕駛員開車打電話,因此有人提出,只有法律法規給出更嚴格的處罰措施,才能予以約束。近年來,“開車玩手機入刑”的呼聲愈見高漲。2014年,第12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討論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審議中,有人建議,將開車玩手機的行為納入危險駕駛罪。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聯合2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對開車時接打手機實行扣6分處罰,并考慮將其與酒駕違法行為一樣入刑”。 放眼國外,并非所有國家都有禁止駕駛機動車時使用移動終端設備的相關立法。以美國為例,不同的州對分心駕駛行為的處罰也有很大不同,涉及的處罰包括監禁、罰款、吊銷不同期限的駕駛證等。而在英國,開車打手機者則可能面臨“危險駕駛”起訴,最高可判入獄兩年。在新加坡,對開車打手機者可罰款1000新元,監禁6個月;若再犯,最高罰款2000新元,監禁1年。 雖說“開車玩手機入刑”的議案在中國尚值得仔細推敲研究,但重視駕駛員“分心駕駛”教育,使之深入人心,共同維護道路交通和社會的良好秩序,應成為公民的自覺。 期望 提高安全意識保證道路交通安全 所幸,分心駕駛已經引起了一些駕駛者的警覺。 3個月前,等紅燈時吳師傅的車被后車追尾,為他上了生動一課。 那天中午他駕駛著甘A·8A409的出租車等紅燈,突然感覺車身遭到撞擊。下去查看情況,才知道是因為后車的女司機在看手機,不留神,追尾了。“幸虧車速慢沒出大事,但是車進了修理廠,我就停運了3天。最后一算2000元的修理費,再加上我每天要給車行固定交122元的管理費,光這些就損失了2366元。”雖說拿到了賠償,還是讓他心疼不已,“你看看,一個電話造成事故浪費了多少精力、多少錢。”從那以后,老吳再沒有邊開車邊打電話。 即使身邊的同行都換了智能手機、裝上打車軟件,一個月能多掙1000多元錢,吳師傅也不眼紅,“打車軟件要‘搶單’,要比拼速度,開車中既要特別留意手機信息,又要觀察路邊情況,太容易分神。出一個小事故,我幾個月就白跑了。”吳師傅算著賬。 據了解,交警部門一直將高速公路上行駛車輛、客運車輛,駕駛者撥打、接聽電話列為查處重點。如遇到此類危險駕駛行為,可通過“甘肅交警”微信平臺、甘肅交警總隊官網上傳視頻進行舉報。 “每年在全球發生數百萬例道路交通死傷。但這也意味著一旦我們利用更多的資源,以更大的決心改變這一現狀,明天將會更美好更安全——我們完全做得到這一點。”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施賀德博士如是說。 |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