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我國發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來,交通領域基礎建設被提升上新的高度,各地也在加快推進綱要落地。近日,交通部又發布《交通運輸部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想快速實現交通強國目標,需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為導向。
“智慧交通”諸多場景安防可關注這些領域
從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實現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絡、北斗時空信息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船舶等逐步應用。
《意見》提出三大主要任務一是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二是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完善行業創新基礎設施。在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方面,重點圍繞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樞紐等幾大重點應用領域開展。
其中智慧公路方面,《意見》提出將深化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應用,應用智能視頻分析等技術,建設監測、調度、管控、應急、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建設智慧服務區,促進融智能停車、能源補給、救援維護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智慧民航方面,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智慧機場。鼓勵應用智能化作業裝備,在智能運行監控、智能視頻分析等領域取得突破。
智慧樞紐方面,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道路客運電子客票,鼓勵發展綜合客運一體銜接的全程電子化服務模式,推動售取票、檢票、安檢、乘降、換乘、停車等客運服務“一碼通行”。
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包括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協同應用、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行業應用、網絡安全保護、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應用。其中在人工智能方面,持續推動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慧工地等研發應用。
AI+視頻是重點
在智慧交通領域,視頻監控與采集技術可以實現將視頻圖像和模式識別相結合,此技術為更好地解決交通問題打下了基礎。視頻檢測系統將視頻采集設備采集到的連續模擬圖像轉換成離散的數字圖像后,經分析處理得到車輛牌號碼、車型等信息,能夠計算出交通流量、車速、車頭時距、占有率等交通參數。
基于視頻技術的重要性,2019年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通知,發布《全國高速公路視頻聯網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和《全國高速公路視頻聯網技術要求》,全面加快推進可視、可測、可控、可服務的高速公路運行監測體系建設,不斷優化服務能力和監管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需求。
另外,隨著5G和物聯網的發展,智能交通系統開始實現不停車收費、交通信號燈智能控制、智能抓拍違章車輛等功能。以智能公交車為例,通過結合公交車輛的運行特點,建設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對線路、車輛進行規劃調度,從而實現智能排班。
安全運輸環境建立在從一系列傳感器和數據庫收集的信息以及視頻數據和分析數據的基礎上。面部識別、行為分析、車牌識別和其他智能解決方案都變得越來越普遍,這意味著實時有效地收集、分析、存儲和處理所有這些信息對于實現安全和操作目標至關重要。
盡管大多數運輸依靠視頻、安全和物聯網平臺來更好地保護和優化其運營和乘客,但是這些解決方案通常分散、不連貫、容易出現故障且維護成本高。隨著數據量和收集量的擴大,傳統的IT基礎架構無法滿足這些環境的需求。
除了有效地監視,存儲,保護,處理和移動來自成千上萬個攝像機和傳感器的數據外,運輸機構的IT基礎架構解決方案還必須與現有和新的IoT技術無縫集成,使用物聯網和視頻分析可確保安全需要技術的幫助。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