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今年上海車展的主題“擁抱變化”一樣,隨著汽車產品重塑、新生代不斷涌入、新思潮不斷涌現,汽車消費趨勢也在不斷變化,汽車的內涵和外延正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如果說,“擁抱變化”是產業順應歷史潮流的時代召喚,那么汽車產業關鍵技術正是打開汽車深度變革大門的鑰匙。哪些是關乎汽車未來的產業關鍵技術?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得出結論也不一而同。不過,我們從第六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KEY TECH2021)上,可以得到不少答案。
觀點一:汽車關鍵技術是打開變革大門的鑰匙
汽車產業的轉型已然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當下的汽車已經邁入數字化移動的智能互聯時代。當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科技公司開始造車,讓汽車產業也變得熱鬧非凡。從本屆上海車展便能看出,不同品牌幾乎“人人觸電”,企業不談智能化,都要有種被邊緣化的危機感。
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市分會副會長、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春霆認為,這預示著汽車產業中,被改變的不僅是整車,更是延伸到汽車科技與供應鏈,甚至是涉及整個產業的轉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擁抱變化是產業順應歷史潮流的時代召喚,汽車產業關鍵技術正是打開汽車深度變革大門的鑰匙?!鳖櫞忽f。
觀點二:汽車關鍵核心技術2035年還有大目標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際汽車工程科技創新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侯福深在論壇中,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進行了重點解讀。
我國汽車產業的現狀如何?侯福深強調,根據技術路線圖1.0所部署,我國乘用車新車的平均油耗已經接近2020年5L/百公里的目標值。當然,這個成績實際上更多由新能源汽車所貢獻。值得一提的是,汽車節能技術也取得長足的進展,不少先進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例如,我國汽油發動機熱效率已經接近40%,個別企業已經達到43%,接近國際領先水平。
侯福深還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通過十年的研發、示范和產業化的推廣,無論從整車還是從電池、電機、電控關鍵核心的零部件,無論從技術水平還是從產業鏈成熟度,我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際先進的水平。
當然,我們還有新的目標需要追尋。侯福深指出,我們總體目標是堅持純電驅動發展戰略,我國汽車技術面向2035年有六大總體目標:一、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2028年左右提前達到峰值,2035年較峰值下降20%以上;二、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實現電氣化轉型;三、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基本成熟,產品大規模應用;四、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形成協同高效、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五、建立汽車智慧出行體系,形成汽車-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態;六、技術創新體系優化完善,原始創新水平具備全球引領能力。
觀點三:新玩家進入造車領域背后有三大邏輯
近期最為熱門的汽車行業話題莫過于科技類公司紛紛進入造車領域,從百度、小米到滴滴、蘋果,甚至到OPPO、創維等非汽車行業的玩家,都進入造車領域。長安汽車軟件科技公司總經理兼智能化研究院副總經理張杰則認為,這意味著新賽道正孕育新玩家,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從傳統的賣車向賣車+賣服務進行轉變,汽車將成為全場景智能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這類新玩家造車背后的邏輯主要有三點:
第一,汽車產業是一個萬億級市場。IDC預測,2035年全球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中國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第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集中度還相對較低。2020年,國內新能源銷量約為115萬輛,滲透率只有4.4%。預測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約為1500萬輛規模,滲透率約達到28%。而 2020年,前十大電動汽車廠商僅特斯拉市場占比超過10%,其他廠商都小于4%,市場集中度還非常低。
第三,全場景智能生活暢想。汽車將成為“第三空間”,成為智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科技公司必然會試圖打通手機、汽車家庭無縫連接,完善全場景智能生活。
觀點四:汽車正在向以人為中心的用車體驗方向發展
汽車變化的核心邏輯在于從以車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方向變化。過去汽車產業一直是以車為中心,在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等方面有深厚的積累,車企致力于構建強大的硬件實力。如今,汽車正在向以人為中心的智能化、個性化的發展,通過軟件定義不斷升級,硬件替換不斷改善駕乘和體驗,持續為用戶創造新的價值。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軟件定義汽車已經成為共識,實現過程中如何將分散的功能單元進行整合,形成以計算與軟件為中心的架構,實現軟件、硬件解耦,軟件開發快速,并持續迭代升級,大幅度簡化硬件和布線復雜度,以及軟件的開發難度,是重中之重。
“以前大家認為,汽車帶了一堆小的計算機,現在應該是一個計算機帶了一輛汽車,這樣的思路轉變,對我們如何定義、開發產品帶來了非常大的不同?!蓖踯娬f。
王軍認為,汽車產業需要人工智能人才加入,此外,商業模式向服務化轉型,開發模式向持續迭代開發轉型,供應鏈體系向更加緊密的聯合開發轉型,構建好的分層架構及數字化平臺,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礎。
觀點五:算力并非唯一衡量計算芯片和平臺的指標
AI芯片是關乎智能汽車發展的關鍵性技術,近段時間來,“缺芯”事件讓汽車產業一度陷入恐慌之中。所幸的是,在AI芯片領域,缺芯現象還尚未出現。不過,在技術層面,人們對AI芯片似乎陷入認知誤區。
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亮明觀點,他認為,算力并不是一個唯一的衡量計算芯片和計算平臺的指標,企業應該追求能效比、性價比?!皩Ρ扔ミ_Drive PX2芯片和特斯拉FSD芯片,算力只有三倍的提升,但是在系統每秒處理的幀數對比中,卻有21倍的提升。”
編輯總結:
本屆論壇上,汽車行業人士討論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的關鍵技術遠不及此。比如,博世致力于在新四化的過程中,如何通過主被動安全和新型智能系統保證安全;精進電動方面則認為,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集成化是趨勢,但是過度集成化卻不可取;百度Apollo則堅持創新賦能,做深做實四大關鍵技術方向,為行業提供智艙、智駕、智圖、智云產品。此外,還有輕量化與裝備技術、智能座艙、ADAS與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都令人耳目一新。
這一切都印證著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當然,這也告訴廣大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